一个孩子,每天都坚持至少练琴一小时,从不间断。然而,一段时间后,他的水平却几乎原地踏步。家长很疑惑,明明孩子很努力,为什么没有得到进步呢?
“老师们在课堂上很认真的教,每一个演奏技巧都传授的很细节,可是如果孩子的进步速度没有达到家长们的预期,总会怪罪琴行的教学能力。”被质疑教学能力,一定是各位机构负责人最为委屈的一件事了——这是众多机构负责人的心声。
然而在家长看来:孩子每天都很认真的坚持练琴,可是学了那么久,演奏技巧并没有很明显的提升,这不就是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不够么?
有一种努力叫“看起来”
孩子每天练琴的这一小时,他是根据老师指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练习呢,还是只是笼统练习、把琴弹响、熬完时间就算完成任务呢?很明显,如果孩子是按照后者这样的练习,那么得不到明显的进步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我们没有任何的倾向性,只是想表明,很多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在练琴的时候,可能是坐在那里,没有捣乱,没有玩手机,看起来很认真的听,看起来很认真的练。但是问题很可能就是出在“看起来”。
也就是说,孩子是在用“看似勤奋”来掩饰了懈怠。
懈怠有两种,一种是肢体上的懈怠,即不愿付出行动;另一种是用脑懈怠,本文提到的孩子就属于第二种。这种低质量勤奋掩盖下的懈怠是最可怕的。孩子明明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到头来成绩却不见起色,这对幼小的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打击,更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比方说,孩子在家里每天都坚持练琴1个小时,这在家长们看来绝对是“认真”的表现,尤其是听起来演奏的很流畅的时候。但是孩子究竟是在想什么,或者练琴的时候,有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家长们可能并不知道。
听起来的流畅,也许是避开了有难度的部分,有可能只是在弹奏自己最为擅长的部分。或者,这种看起来的努力并不是孩子们刻意为之。比如在练琴的时候,家长在一旁看电视分心,想着赶紧练完一小时然后可以出去玩之类。
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动脑练琴,提高练琴效率呢?以下我们给大家提供几种方法供各位参考。
1.教学本就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任务
错误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改进。其实往往脾气好的老师,多半是在原则问题上要求不严格的老师,对手指各方面是否做到均匀,指法、节奏的准确,以及对触键声音、谱面本身的要求等均没有严格把关。如果一个问题强调多遍,还不能改正(认真一点是可以改过来的),那么老师态度一定要严厉!
所以老师的严厉,不是在上课的时候要对孩子们的要求,而是对家长的态度。如果是单纯的对孩子们敲警钟,家长因为没有“亲眼所见”,很多问题无论是执行还是汇报,都会有出入。
2.让孩子学会 有目标的练习
练琴是需要针对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地方进行练习,并不是每天敲击琴键的时间都叫练琴!所以,老师和家长首先要知道孩子在弹琴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次练琴要解决哪些问题。确立了目标,练琴也就不是“熬时间”的事情了。
琴行老师和家长的定期沟通,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3.练琴不是重复性的机械运动
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有针对性练习的习惯。有的孩子,练琴时总是把一首曲子从头到尾的弹,一弹就是好几遍。然而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可能只有中间的某一个段落是具有难度的,也是孩子经常犯错的地方。如果每次都是“重头再来”,不仅浪费时间,也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
老师所指出的曲子中存在的表情记号、指法、节奏等方面的问题,孩子却仍然没有在反复的练习中做到位。显然,这样的练习,对解决孩子存在的技术性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4.针对技术难度单独练习
学琴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掌握的技术难点,这时,一定要让孩子抛开曲子,专门针对这一难点进行单独重点练习。切勿一遇到难点就返回去从头弹,那样只会卡在难处,无法进步。
对于练琴而言,肢体的勤奋与用脑的勤奋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让孩子的练琴效率越来越高,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文章整理于《琴行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