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有多少家长曾把“培养孩子成为郎朗、李云迪”,作为学钢琴的目标?
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只要孩子表现出一点对钢琴的兴趣,家长们都想尽办法为孩子买钢琴、找好老师、努力考级、参加各种比赛等等。有的家长,在陪孩子上过几次课之后就会询问老师:“以我们家孩子的资质,将来能成为像郎朗一样的钢琴家吗?”“老师,我们家孩子多久能考十级啊?”“老师,我们家孩子现在参加钢琴比赛的话能拿奖吗?”⋯⋯
如果老师表示:“孩子很聪明,只要好好学,努力练习,将来就可能有不错的发展。”那么家长便向被打了强心针一样,开始对孩子严格要求。于是,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做作业之外的全部时间都要不停的练琴,和小朋友玩耍、看动画片等就遍成了奢望。
那些年,似乎所有学钢琴的孩子都是为了将来能成为郎、李而努力。
随着素质教育对艺术的重视,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普及,许多家长意识到,并非所有学琴的孩子将来都能成为郎、李那样的钢琴家。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毕竟是少数人,天赋、勤奋、努力、机遇等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家开始注意到,学钢琴,除了成为钢琴家之外,还有更宽的道路可以走。
有条件走专业道路的孩子,将来可以考入音乐学院,成为专业的钢琴演奏者或者传承艺术的钢琴老师。更多的家长,在了解了学钢琴对孩子的好处后,希望能够以此陶冶孩子的情操、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协调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等。
还有一部分家长的想法则更加单纯,孩子喜欢,那么就支持他去学。不要求他一定要考几级,不要求他一定要学会多少首曲子,甚至不用很严格的要求基本功。
于是,孩子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触键,不准确的节奏,不正确的分句,不好听的音色,不好的音乐表现等等,就都可以以“业余”掩盖过去了。表面看来,他们似乎既保护了孩子的兴趣,也给了孩子足够的学习空间,但这种放任自流的做法,无形中会透露给孩子错误的信号。
钢琴家茅为蕙曾说,孩子学琴,业余可以,但不能随便!如果家长认为,培养兴趣,无须干涉,孩子爱学就学,如果有兴趣自然会学。那么,这种情况下,孩子因为缺少家长的积极参与,自己也就觉得学不学好无所谓,长此以往,孩子很快便会失去学习乐器的兴趣。更甚者,今后孩子学习文化课等科目,也会带着“随便学学”的心态去学习,这样会大大影响孩子的成长。
其实,不管孩子是学钢琴还是学唱歌,也不管学习的目的是成名成家还是增广见闻,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如何认真学习,以及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道理。
其实,所谓“业余”也有指时间上是在业余时间里学习钢琴这层涵义,但主要还是指职业上,是种不以演奏钢琴为主要职业目标的学习。至于钢琴的弹法和教法并不能因为是在业余时间里进行而有根本性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