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总有家长向小侠大倒苦水:”花了这么多钱和精力给孩子学琴,可孩子看上去总是不上心,自己也不大懂音乐,只能看着干着急。”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在学琴的过程中不注意方法,一味的给孩子施压,反而会干扰到孩子的学琴过程,甚至拖孩子的后腿。下面的这些不良行为,你都做过吗?
一、 包办代替。现在孩子弹琴,家长像侍候什么似的,忙着打开钢琴,放乐谱等,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二、在线谱下注简谱。刚开始是慢些,慢慢就好的。实践证明,孩子在识谱初期,就需要“逼”一下,方能熟练。
三、急于指导。如发现弹错了音,或指法不对,应让孩子想一想错在哪里。遇到技术难点也让孩子思考一下,想想办法,不要一个劲的死弹。要他未发现或解决不了时再进行指导,急于说明会养成依赖性。
四、 斥责打骂。家长不能急躁,要知道孩子也想把琴弹好。有一点差错就指责训斥,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提不起精神来。
五、 初学阶段盲目的为了赶进度而超前预习,弊多利少。因为各种技术是一点一点加入的,预习难免出错。应该紧跟老师的步骤,扎扎实实地学习。
六、 打“疲劳战”。练习时要精神集中。一次最多一小时,如果时间多可以分散练习,长时间练习易使孩子疲劳效果会不好。
七、 另教一套。懂一点音乐的家长对孩子练琴是有利的,但也要防止一意孤行。
八、 光弹不听。现在市面上各种教学片很多,听得不够的儿童将缺乏乐感,练琴休息时听听录音,能调节情绪,更利于练习。
九、 “遥控指挥”。有的家长一边做事一边指挥,怎么没声音了,再来一遍等等。
十、 放任自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练一下,不想练就随它去,要规定一个固定的练琴时间,使孩子心理上有准备。持之以恒,必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