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家 »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 德国作曲家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 德国作曲家

亨德尔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德国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1759)在1685年2月23日生于德国中部一个小城镇——哈勒。父亲是一个理发师兼外科医生。亨德尔在幼年时便已表现出惊人的音乐才能,七岁时以演奏管风琴而令人惊叹,十岁开始为他心爱的双簧管写作了许多乐曲,十一岁到柏林勃兰登堡选侯宫廷做了一次重要而成功的演出,回来时父亲已经逝世。为了尊重父亲的意愿,他读完高等学校法律课程以后又进哈勒大学法学院,同时在教堂任管风琴手;毕业后任风琴师的职位,还兼任一个学院的声乐课程,组织合唱队和乐队在城内各教堂演出,并为这样的演出写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大合唱、圣咏、经文歌、赞美诗等。

1703年,十八岁的亨德尔通过他老师的介绍来到汉堡,当时汉堡是德国民族歌剧的摇篮,全德国唯一有德国歌剧院的地方,但是他来到时,汉堡歌剧的黄金时代已经临近结束了。在汉堡期间,他写出了几部歌剧和清唱剧《约翰福音书耶稣受难乐》,负有一定的荣名,他三十多年的歌剧创作活动就是从汉堡开始的。

1706年,亨德尔到意大利,周游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等素以艺术文化闻名的重要城市,历时共约四年;结识了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斯卡拉蒂父子、斯蒂凡尼和科列里等;创作了从歌剧到三重奏鸣曲等大量作品。他的音乐征服了欣赏水平很高的意大利人,以至他的歌剧被称为意大利歌剧乐派的最好范例之一,甚至这位德国音乐家也被称为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了。1710年他回到德国汉诺威担任宫廷乐长,同年应邀去伦敦。此后他举棋不定,来回于德国与英国之间,他的创作也徘徊于歌剧与宗教音乐之间。

1717年他终于离开德国长住英国,并在1726年加入英国国籍。亨德尔在英国初期从事的歌剧创作和组织演出活动,遭到了接二连三的失败,出现了创作思想的危机。三十年代末他的创作转向清唱剧这种体裁,到1745年,当英国人民掀起爱国主义热潮奋起平定篡位和叛乱时,他写了《义勇军颂歌》和两部富有战斗和胜利气息的英雄清唱剧,受到英国广大民主群众的热烈欢迎,也使作者得到了广泛的赏识和承认,并在晚年获得了牢固的荣誉。亨德尔从他双亲那里承继来的“壮健的体魄、敏锐的智慧、工作的热忱和百折不挠的冷静而安详的精神”,人中了风病而神经麻痹;四十年代受到上流社会新的攻击和身患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直至1751年双目失明,都没有使他屈服过—这位盲音乐家仍然继续弹奏他的管风琴和指挥他的作品的演出。

亨德尔在1759年4月14日逝世,下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里。

亨德尔和巴赫同年出生,他们都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不过亨德尔的生活和他的创作活动与巴赫又全不相同。亨德尔居住英国近五十年之久,他的活动始终同英国民族结合在一起,因此英国人民把他看作本国的作曲家。亨德尔的创作活动历时很长,作品很多,他一共写出四十多部格局、三十部清唱剧、田园剧、室内乐和古钢琴、管风琴曲等,但亨德尔创作的最伟大的作品要算是清唱剧。他的清唱剧大都借用圣经的题材如《弥赛亚》、《以斯列人在埃及》、《参孙》、《耶弗他》、《扫罗》、《约书亚》、《所罗门》和《以斯帖》等,他的清唱剧以合唱为中心,在宗教的外衣底下描绘出人民的贫困与苦难、他们同奴役者的斗争和从压迫下解放出来的英雄形象;在他的清唱剧中,人民群众是主角,人民的形象充满着史诗的宏伟和戏剧性的力量,反映了他那个时代英国人民的民主愿望、真正利益和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这些作品才能为他同时代人所接受,也为后来先进的艺术活动家所理解。亨德尔的一些器乐作品也很有特色,他为节日在露天演出的大型乐队而写的组曲《水上音乐》和《焰火音乐》等,都有鲜艳的色彩和乐观的气概,他的一些协奏曲和为不同乐器而写的奏鸣曲,都有较为深刻的内容,反映了他面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亨德尔的音乐在英国并没有得到继承和发展,但它对德国和法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却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海顿在一次亨德尔纪念会上曾含泪地说:“他是我们一切人的老师”。而贝多芬在晚年时则称誉他为“真理之所在”。

文章来源:小提琴作坊 |  原文地址:http://www.xtqzf.com/3084.html

赞 (0)

猜你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