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弹琴
每一位音乐爱好者都在儿时接触过很多歌曲,听过的、唱过的,都会让人产生一种种印象,而这样的印象,是在没有与歌谱对照的情况下产生的,简单的说,别人怎么唱,自己就跟着哼,长期下来,便以为歌谱的音符与节奏便是如此,是正确的。
所以在教授他们学钢琴的时候,必须带着他们多次击拍看谱唱,重新培养乐谱的正确印象,并把容易混淆的地方列出来,让他们明确并记住,乐谱未必与他们印象中的旋律一致,印象与现实的差别在哪里。
我们知道,音乐的表达,有时候可以“放宽”要求,根据表演者的情感去抒发,可是这样的放宽,需合理,不能影响音乐的流动。特别初学钢琴,节奏的精准很重要,直接影响对位与协调,所以这样的放宽不能让学生养成自由发挥的习惯,要纠正好这样的混淆,才能把双手弹好、弹对,才能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不能偷工减料啊。
急于求成
老年学员都喜欢浏览式的练琴,不管他们学的是五线谱还是简谱,总喜欢跳过分手练习的步骤,直接合手。除了在老师的引导与监督下,按照老师给予的练习步骤练琴之外,他们在家自行练琴,都讲究一个“快”字,家务事多,他们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歌曲练习下来,急于求成,就可以给老师“交作业”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在双手还未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前,直接合手练,花再多的时间,还是很难解决一些问题。如:对位的准确、节奏的把握、歌曲的连贯度、总是出错的地方、小节间连接不够紧凑的地方、反应不过来的地方、跨度大的地方、指法等等。
长期以来会形成惯性,这些恶习会变成草草了事,还会让部份学生认为,我比其他人强,很快拿下全曲。我们知道,惯性是不容易改的,而当老师每一次指出都是你的那些惯性错误时,你不一定会静下来好好思考,你也许会因为老师的多次点评,而让自己的学习信心逐渐减退,因为那个时候真的很难改了,自己一个人练的时候更无从下手。当然,还有极个别学生,根本就不听取老师的点评,意识不到错误,依旧信心满满的这么弹下去,乐在其中。
良好的练琴习惯是很容易做到的,可这是不容易坚持的,精品是需要时间与耐性耗出来的,中老年人学钢琴,绝非易事。
拍不准
多拍、漏拍、抢拍,是很多老年学员犯的通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跳过了视唱的环节,对旋律的熟悉度不够。除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老师给予的练习步骤练琴之外,他们在家自行练琴,都朝着“捷径”走。节拍、节奏、音高都是陌生的,可为了急于求成,就把音符一个个弹出来,弹对弹准为主,所有的延长拍、空拍、音符原有的时值都不足拍。
简谱,看到“—”,也就是没有音,就直奔下一小节,4/4变3/4,心中没有节奏感,没有把握住音符的时值,弹之前更没有好好的视唱。唱谱,不仅指旋律,伴奏型也应该唱唱,击拍多唱,可以让大脑对旋律及伴奏产生记忆感、音准感、节奏感,便于避免出现弹错了也不知道的现象,也避免一开始练就错,老年学者一旦错成了惯性,就不容易改了。
无论教授古典钢琴,还是五线谱钢琴,我们都要求学生练习应该放慢速度,才能把连贯性、连接紧凑的地方弹好,所以有些老年学员会以为,音与音之间能紧凑的进行,就能有连贯性了。所以教学中最重要的步骤,还是唱!老师必须先开口,学生才会更着你开口,集体课的互动环节之一,也应该是唱!这样,避免了只说不做的现象出现,避免了课堂氛围过于安静,同时是治疗“打瞌睡”的症状出现。
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几乎是每一位老年人的通病。对于基础班的学员来说,课堂的掌控是最好的,他们几乎都从零起步,钢琴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工具,也是一件奢侈品,要踏出第一步去学,大多都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他们不希望这个“玩具”,成为一件家居的摆放品。
零基础的老年学员,踏入课堂开始,信心薄弱,自尊脆弱,只要老师尊重他们,耐心细致的教,他们都会遵循老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去学,不管付出了多少时间,他们都会乖乖的听老师的。
可是随着年月的流逝,一年一年的学习,即使由始至终坚持下去的,不代表程度跟上进度,水平很高。有些学了五六年,还在原地踏步,他们不是高校生,生活比弹琴占的时间要多,身体的各种因素也不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求学目的不仅仅是学会,原因很多,甚至还有只喜欢课堂的教学氛围而学的。不管学习程度如何,他们和同学熟悉了,和老师的情谊也不浅了,便对老师有了要求,学习的要求,“我要学《…》”、“我想学…”、“老师,你教《…》吧!”……
学员能和你说出求学意愿本是一件好事,可对于老年学员来说,他们的动手能力、反应力、动脑能力都是一些很实际的大问题,他们喜欢的歌曲大多与他们实际的水平不符,甚至超越了自身程度。有时他们只为了喜欢,忘记了一些真实的因素,导致很多老年学员弹琴总是不连贯、不流畅,但我最佩服的是,他们大部份都乐在其中,没有音乐应该连贯自如的意识性。当然,练琴的步骤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我记得老年大学专修班(学琴五年)的一位学员曾在期末的时候提议,下学期学《秋日私语》。该班级刚学完《梁祝》,耗时半年多了,也是他们喜欢的,但几个能弹流畅?为什么他们总喜欢挑战非自己能力范围的作品呢?眼高,追求音乐素养。
耗时长、难度大的曲子,能弹流畅的人不到5%,弹来弹去断断续续,一是练琴的时间不保证;二是练琴的步骤从基础课开始缺乏细的惯性;三是为了完成任务浏览式的练;四是盲目的练,把音弹对为首,其余的忽略;五是自我要求低,老师给什么,弹了就算完成;六是年龄决定真实的能力等等。
集体课,程度不一,那是最普遍的现象了。歌曲选择太难,难教,歌曲过于简单,学生觉得没意思,适中的选择配合班级的名号(如:基础、提高、专修、研修、演奏班),还是能让部份学员把歌曲基本拿下的。所以选曲时,不能考虑每一个人的爱好,只能考虑大部份人的能力已经很难了,学生不理解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考虑问题的,站在讲台的前面,只有老师能看清很多东西。
和老年人上课,每一个方面都要尽力,高效率的练习方法与弹奏时的慢速维持,都是良好的练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得更多,才能把歌曲弹得好,若他们能把歌曲弹得稍微像样已经很棒了。不管有多少人听你的,你都要在课堂上不断的重复,只要他们都能够听进心里,程度才能赶上进度,学员才能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看一音、弹一键
老年学者是手脑能力最弱的群体,在钢琴初学的阶段,他们一定会形成看一音、弹一键的惯性。老年学员学钢琴,他们会认为,年龄决定能力,所以缺乏自信,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是,能力是可以逐渐改善的,关键在课堂中不断的给予他们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
老年学员几乎都有老花,而老花眼镜就像放大镜一样,戴上后眼前看到的东西都变大了,“蝌蚪文”放大了,才能看清楚是什么音,可是琴键放大了,手指触觉就脱离真实感了,视觉与键面的距离也变得不一样了,键宽也变得更大,所以他们认为,找键要一个一个的找,并且用眼睛看着,才能保证准确度高。
我们知道,五根手指摆在琴键上,基本都是一指一键,若五根手指都是固定的手位,可让学生用大脑支配对应的指尖触键,眼睛可以不看琴键。而老年学员不一样,这些你认为“自然就懂了”的东西,他们偏偏就不懂,哪怕你告诉了他们,他们还是生怕会弹错音。弹错了音,耳朵能最直观的感受到音准的变化,可是他们大多数认为,只有用视觉才能判断对错。
所以不看键的固定手位训练,在初级阶段要不断单独拿出来训练,每一种新的手位,都可以按手指顺序,或打乱手指顺序触键训练,而练习的前提是不看琴键,在经过不断的实践后,才能让他们明白,琴键不一定要看着才能弹。经过这样的训练,当面临合手练习时,才能减低脖子两头跑、及抬头低头望的频率。
快弹
老年学员学琴,眼高手低,但他们部份人,从不面对这个问题,他们喜欢用行动去证明自己并不“手低”,如何做?他们认为弹得快,就不手低了,弹得快,才厉害!每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学员,无论什么歌曲,无论练得熟不熟,连不连贯,快~就对了!
老年学者因为年龄及身体机能等因素,大大的阻碍了手指的能动性,从而影响了手指的灵活度,不能快,是必然的,可他们却以为只要弹得快,身体、大脑什么都好。他们的通病、疑惑,每一天都在提醒着,可是敌不过先入为主啊!为什么?因为“家”都是弹得很快的!集体课中,只能唠叨点,不断的提醒,重复提醒,只希望尽力的让他们了解、接受,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造成老年学员喜欢弹快的因素有哪些?
1,先入为主,向范奏靠拢。老师的范奏速度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模仿,老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感受歌曲应有的“原貌”,可在学生未学之前不应该这样,因为会造成他们不可控制的习惯。特别是老年学员,他们认定了就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了。
2,性格问题,性子急。要让这类学生改善演奏的速度,的确很难,只有在课堂用同步实操的方法,多次操练下控制他们的速度,每当他们回课时多多提醒他们。
3,急于求成,为了早早完成任务,为了不成为拖后腿的那一位。练琴跳过“细”的过程,直接合手练。速度是上来了,可惜弹一小节,停一小节,断断续续不连贯。
4,爱炫技。这种学生分成两类人,第一种是自信过大的,认为自己水平高超,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快速演奏,还有可能出现对位不准,节奏凌乱,但这类学生能满足自我成就感,让他们正视不足,加以改正是难上加难啊!第二种是有功底的学员,儿时有钢琴基础,手指的灵活度显然是占了优势,可触键的清晰度还是有待提高的,这类学生一般都会伴随着学习,逐渐成为老年大学的“精英”。
5,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虽起步晚,但还是能实现动手能力的。这部份学生,要非常注意他们的心理,他们一般年龄偏大,而且未必喜欢听真话,哪怕问题再多,你的点评都要顾及他们的自尊,并且要把他们的闪光之处与其他学员分享。
夕阳之美,能力与心理,我们都要顾及,多多换位思考,多多理解他们,他们选择的钢琴之路,真的很不容易!无论你的教学计划是怎样的,计划与实际都是矛盾的,但是他们能让你的教学更成熟!
背谱弹奏
背谱弹奏,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是好的,因为在熟背的情况下,才能处理更多演奏上的细腻问题。
老年学员为了什么而背谱呢?老年学员每学一首新歌,都希望尽快完成作业,不拖后腿,加上眼睛视力的偏差,指距感欠缺,让他们觉得在看谱与看键间有两头顾不上的感觉,若对键盘的熟悉度不够,会导致他们在自然的过程中,选择背谱的形式练琴,并使之成为惯性。
老年学员以为,背下来了,就容易弹了,离“学会”的距离更近了,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这样会让他们降低了识谱的能力。若在看谱与看键间有两头顾不上的感觉,是因为练琴过程中,对歌谱不熟,没有开口唱唱,此外没有放慢练习的速度,所以眼睛就忙不过来了。
背奏是一种量的积累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无需硬背,在多弹、多练的情况下,逐渐记住了键盘的位置、音高的走向、乐谱的大致规律,记住的是“印象”,并非实实在在的谱,并非真的学会。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吗?若一段时间不练,会把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看回琴谱,又像重新学一样,蝌蚪文既小又陌生;或者演奏歌曲的时候,突然弹错或者出现断片的情况,脑袋顿时一片空白,谱在哪都找不回了,只能从头再弹。
启蒙课建议教师注意选材,选曲程度浅的同时练习的量大,训练学员看谱弹的习惯,这会让后期的学习更能得心应手。老年学员不要过于依赖背,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识谱的能力以及键盘熟悉度的掌握,并使用慢速练习,才能克制“不会看、看不了”的状况延续,眼、手、脑才能及时反应过来,学习的信心加强了,才可以继续轻松快乐的往下学。
手指欠缺独立性
手指的独立性欠缺,粘键的现象普遍,延留音太多。
启蒙课是培养老年学员养成扎实基本功的最佳时机,老师都会按照传统模式教授学生断奏,因为这是钢琴重要的基本弹奏方法之一,掌握好之后,便于转向学习连奏弹法,能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触键独立性,同时在听觉上能判断声音的清晰度及琴键敲击的声音厚度。
对于老年学员,断奏的弹法,大部份学员还是较容易掌握的,只有极少数人会把断奏弹成跳奏。由于弹奏过程没把速度放慢,导致弹奏过程中出现来不及弹下一个音的情况,为了达到音与音交接紧凑而让断奏的音值缩短,甚至变成了跳奏。
当迈入连奏的学习时,他们就更缺乏慢速演奏的耐性了,速度在自然的过程中加快了,导致独立性与协调性薄弱的部份手指,出现粘键的现象,弹下去的音会超出时值,手指弹完忘记起来或来不及起来,多键的停留导致钢琴的声音浑浊不清。所以在教授连奏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放慢速度并高抬指触键。
高抬指,在初级阶段,每节课都要花上几分钟带领学员一起实操。要求让手指尖抬高到最高限度,甚至强迫继续向上高抬,尽管一开始导致手指紧张僵硬,但却是最大限度的锻炼了手指的活动空间,同时更大限度的锻炼了手指的灵活独立,并且让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学会运用自然的力量触键,并使之站稳而不上下抖动,否则弹奏出的声音轻重不一,声音质感飘忽不定。
融入歌曲中练习时,依然放慢速度触键,手指尖只要适度抬起就可以了,即让手指抬起到一定高度,而不让手指和掌关节感到紧张,这样才能在演奏中自然放松。这样可以训练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以及手指速度的能力训练,虽然过程缓慢,只要持之以恒,还是可以避免很多“通病”的产生和延续的。
缺乏歌唱性
歌唱性难培养。老年学生们总会说:“为什么我弹琴始终没有老师好听?”因为没有乐感,因为指力没有根据歌曲的情绪去运用适当的音量表达,因为“恶习”太多,导致触键的音量太虚或者飘忽不定,因为没有突出旋律的同时伴奏抢戏。
老年学者,弹琴能协调运作双手已经很难得,大脑与身体不能有多余额外的控制,如技巧、表情符号、踏板等等。要让他们弹出来的音乐动听,按照乐谱中的表情记号去处理,方法是不长远及缺乏人性化的,而老年学者,大多数的思维是固定的,引导是必要的教学模式,能让他们在演奏中带有音乐的想象,大部份人都做不到。
钢琴演奏的情感需要发之于心,即演奏应有歌唱性,而培养的的捷径是—唱!而且要大量的唱,除了把旋律唱进大脑还要唱进心里,把内心的感受与音乐完全融化为一体,并逐渐达到人琴合一的最高境界。
其次是,身体要学会放松,演奏时可轻微摇摆身体。如:规律化摇摆,一小节身体微向前,一小节身体微向后,不断循环到曲终,学员体验后,可以逐渐改善部份人首拍过重的习惯。此外,谱面的所有表情记号对于大部份老年学者来说都是透明的,所以无法培养良好的乐感初体验,因此可以把这样的肢体摇摆训练成惯性,让学生逐渐学会放松,并学会如何融入到音乐中,即便表情记号透明,也可以拉近与乐感之间的距离,人琴合一!
“音由心出、琴始有心”!
基本功
老年学员大多以急于求成的心态学习,所以练琴过程中难免会忽略钢琴的“基本功”。
什么是钢琴的基本功?在传统钢琴演奏中最常用到的基础元素,只有学会和掌握了这些元素才能展现一部完整的作品,同时打下扎实的演奏基础。
这些元素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音阶、琶音、和弦、半音、颤音、震音、保持音、分解和弦、连奏、断奏、半连奏、非圆滑奏、如刮奏、八度刮奏等等。而教材的选用,《音阶和弦琶音》、《哈农》是常用不过的了,但是在老年大学,只有极为少数学习者能坚持使用,所以这样的教学,不适合!
老年学员,眼高手低,对于追求高质量的音乐素养是有的,但是能力及年龄也让他们有了一定的阻碍,而这些阻碍,我们是可以尽量改善的,那就是钢琴的“基本功”训练,但是这些训练,要适合他们,绝不是传统钢琴所能解决的。虽然他们的求学是认真的,但是家务事不能让他们的练琴保持勤奋的状态,年龄的起步阶段也让他们缺乏耐性,所以教材的枯燥会大大减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成人学生,必须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应该方便学习者能快速掌握钢琴弹奏规律,并学会迅速、准确地视谱,所以基本功的训练,应放在左手伴奏音型上,整理出模式化并带有规律的伴奏音型,在课堂上大量的练习与实操,强化左手的技能与灵活度,才能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应用钢琴弹奏水平,再而结合左手弹右手唱,解决协调,最后合手练习时,以便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者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我相信以上的“通病”,不仅是老年学习者的,各种年龄段的学习者都会存在,对号入座吧!能在学习的过程、练习的过程,意识到问题了,那就比以往的自己更进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