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总有很高的期许,一看到三岁大的儿子,摇头晃脑地拍手大唱:“三轮车,跑得快……”脑海里便立刻浮现—-日后有一位大师级音乐家,在国家音乐厅中演奏的盛况。的确,您的子女很可能就是那位杰出的音乐家,只不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使您的子女是万中选一的超级天才,学习音乐也还是得按部就班,千万别妄想一步登天。
至于该如何规划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呢?目前在小学由教育专家所规划的课程是这样的:
唱游(低年级)
包括节奏、听音、儿歌教唱。简单的节奏乐器如:响板、三角铁等的介绍。
音乐(中年级)
包括基础乐理、视唱、合唱。乐器练习有笛子、打击乐器及铜管乐器等。
音乐(高年级)
同样包括乐理、视唱。组织班级合唱团或校内乐团。
从教育专家的规划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一个由浅而深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才是学好音乐的不二法门。
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一开始为子女安排音乐课,就要三、五岁大的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而略过一开始看似“简单轻松、好像没有教些什么”的唱游课程,就好像游泳之前,没有先做暖身操就下水一般,是件很鲁莽的事。因为想要学习乐器的幼儿,起码应该具备:
(1)基本的数理逻辑能力
音乐的学习和数字脱离不了关系,认识五线谱,弹奏钢琴、小提琴的手指号数及拍数,都是数字,幼儿至少应该会数数儿。数数并非唱数,有些幼儿能够流利地“背诵”一至五十或一百的数字串,但是在数东西的时候,却不能建立数字与物品间一对一的对应观念,这样的幼儿在学音乐时,会有理解的困难。
(2) 小肌肉的稳定控制力
除打击乐器外,学乐器一开始就是手指的动作,所以幼儿起码应具备能够不动手臂,仅以小肌肉(手掌及手指)画圆圈的能力。或是请幼儿将左右手指指尖对指尖放好,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然后每对手指轮流分开来,再互相接触数次,拇指碰拇指、食指碰食指……每对手指单独活动时,其他对手指保持固定的衔接姿势,且每对手指都要能个别活动,这样才算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
或许有些家长觉得,即使小孩尚示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提早学习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训练。假使抱着这种想法,就不应该对小孩子学习进度做过多的要求。如果我们将弹奏乐器的技巧,视为纯粹的肌肉运动,以学走路来作比喻,幼儿学走路需要一定的生理条件,家长可以等幼儿发育到一岁时,才让他学走路,也可以让婴儿在三个月大时,就开始学走路,只是前者也许半个月就能学会,而后者可能需要半年。这跟学习能力无关,纯粹是生理发育的条件问题。所以,在基本能力尚示具备时,就提早开始学乐器的小孩子,起步的阶段必定较为漫长,且进步缓慢,家长也应有相对的耐心,等待孩子按他的步骤成长。否则揠苗助长,孩子可能还没音乐,就要面对困难的音乐教程,搞得胃口尽失,兴味索然,甚至从此视音乐课为畏途。
既然学音乐本来就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那么就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吧!在学乐器前,先让幼儿上上活泼有趣的唱游课,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意愿,也为日后打下良好根基,更有助于学习。
一般音乐教室为四岁以上幼儿开设的入门课程,大致包括:律动、唱游、基础乐理(听、说、读、写)、乐器介绍等等,多半大同小异。家长在选择时,可以下列建议作为参考。
家长可以这么做……
1、 选择教室
首先注意安全、环境良好,其次才是硬件设施、交通便利性等问题,最后才考虑收费。有些教室规划之初,是为学习乐器的儿童、少年所设,随后才酌情设立幼儿班,因此教室硬件都是配合儿童的。但是幼儿的活动窨应格外注重安全,需要做特别规划,这点家长必须重视。此外,接送幼儿往返上课颇为辛苦,家长大可不必因仰慕某“名师”之名,每周长程奔波到远处上课,长期往返,说不会由于不堪折腾,而干脆放弃学习。与其如此,倒不如就近选择教室,减少交通的辛苦。
2、选择教师
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非常有耐心与爱心,但是教学的经验及理念,仍需家长深入与之沟通、理解,做好亲师交流,孩子才能学习得更好。一般幼儿比较不喜欢过于严厉、严肃的老师,最好能避免。
3、选择课程
(1) 课程内容越有趣越好: 尤其是对于幼儿,课程的趣味性高低,与他们上课的意愿成正比。枯燥无味,像补习班的上课方式,只会使幼儿哈欠连连,在课堂上发呆,甚至吵着回家,一点学习效益都没有;所以,课程内容备必要有趣。
融入游戏、说故事的课程,比纯唱游式的教学,更适合学龄前的幼儿。纯唱游式的教学,适合学龄后的儿童作为入门课程,因为学龄后的儿童,比较能适应“正规”的上课方式,遵守课堂上的规矩。
(2) 课程内容兼括性广:有些入门课程规划的方向,是专为学习某些乐器而设计的,例如:为学习钢琴而设计的前期音乐班,可能就偏重于介绍琴键;为学习打击乐器所设的音乐班,可能先介绍小钢琴。除非您已事先打定主意,日后就是要让孩子学习某项特定的乐器,否则,最初的课程大可不必“先入为主”,倒不如选择能够让孩子广泛认识不同乐器的课程。因为选择专攻的乐器时,必须顾及孩子的兴趣。若是以高昂的价格,买了一样乐器让孩子学习,一段日子之后,才发现与孩子的兴趣不合,这时想转学其他乐器,一切又都要从头开始,对时间、金钱都是浪费。过去一般学习乐器的惯例,都是先让孩子学钢琴,待钢琴学得稍有根基之后,才选修其他乐器,如果您采取这种作法,也应该先让孩子有机会广泛接触各种不同的乐器,再作选择。
(3) 律动的课程比单纯静态的课程更适合活泼的小孩:只动动嘴,唱唱歌的课程很难满足开朗好动的孩子,何妨让孩子唱唱跳跳,学得既开心又尽兴呢?即使孩子十分文静,只要他不排斥,也不妨让他有机会闻乐趣舞,因为肢体的律动,绝对有助于音乐的学习。有些家长排斥音乐的律动课程,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太好动了,所以才需要强迫孩子定下来学音乐,好让孩子变得文静些;假如抱着这种想法,倒不如干脆让孩子去学美术、书法等更静态的活动,成效更佳。音乐其实是十分动态的艺术,一听到轻快的乐曲,每个人都会忍不住想要翩翩起舞,何况是活泼好动的孩子。
不管上什么课,学什么科目,都需要经常复习与练习,这样学习才能顺利。学习音乐更是如此。当孩子开始学习音乐之后,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呢?
首先,家长应该陪同子女(特别是幼儿)上课,确实明白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是什么。因为幼儿上课往往记不住重点,或是虽然记住了,却一知半解,所以家长有必要陪课。假使不能陪课,也应当翻阅孩子的课本教材,与老师沟通,不禁回家应做的练习作业,假使家长本身不懂音乐,这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亲子共同学习。因为为幼儿所规划的课程,必定浅显易懂,应该很容易明白理解,所以家长应该会之后,在家中为子女复习,千万不要把陪读、陪课视为苦差事。如果连家长自都觉得困难而懒得学习,却要求小孩去学,这样是很不合情理的。
家长陪读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正确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形。如果最初不慎选到过于困难,或不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家长很快便能察觉,并做适当的调整。
家长可以这么做……
这个阶段的回家功课,大抵包含了初级乐理的听、说、读、写,及其他诸如儿歌、打拍子等等,家长应按照课程的进度来为孩子复习。
1、 听音练习
听音,意指能够分辨音高,并说出其音名及唱名。听音练习旨在培养幼儿的音感,一般初级课程只教中央七度音,不含半音音阶。也就是说,只教:Do, Re, Mi, Fa, So, La, Si七个音,没有升降音。
对于已购置钢琴的家庭,家长可弹奏出在中央七度的任意音,让小孩来猜音名及唱名,并且合并为唱和写的练习,请小孩在唱出弹奏的音之外,也在五线谱上音符的正确位置。
这个练习,家长本身不必能够听、唱,只要知道哪个琴键是哪个音,以及在五线谱上的写法就行了,所以非常简单。
依课程进度,逐一帮助孩子复习中央七度的每个音,直到孩子能够正确辨认后,再视不同课程的规划,将练习扩展至上下音哉,或半音音阶。
如果家中沿尚未购置钢琴,可暂用电子琴代替。选择电子琴是由于音色与钢琴相近,清楚明确,容易辩认,音高固定,音准不易有偏差,音域也差不多与钢琴一样广(较小型的机种例外),即使不懂音乐的家长,也很容易弄懂音阶及弹奏,运用起来较为便利。
2、唱
如同听音练习一样,由家长弹奏,让小孩子跟着唱。由单间开始练习,然后才是音阶。注意要让孩子唱出正确的音高,这就像学习语文必须发音标准一样,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家长本身必须培养良好的听力,对每个音要求务必严格,不要任小孩唱得荒腔走调,以免造成音感上的偏差,日后难以纠正。必要时可以调音器来辅佐学习,效果更佳。
一般而言,只要多加练习,中央七度的音域对儿童来讲并不难。若要扩展孩子原有的音域,必须由老师来指导发声及练习,不要强迫孩子唱过高或过低的音。
3、识谱、视唱的练习
识谱,应先于视唱练习。利用课本,或另购教识谱用的速读卡,来为孩子复习。要领与教注音符号或数字一样,先由家长指着谱上的音符唱出来,再请小朋友跟着唱一唱,勤于练习,直到小朋友自己会认谱上的音为止。在做练习时,家长本身唱出的音高必须准确,否则将连带使小朋友唱音不准。假使家长对自己的唱音没有信心,就改以弹奏钢琴、说明音名及唱名的方式代替。
视唱:在练习视唱之前,应该先建立小朋友正确的音感,否则就算小朋友能将五线谱上每个音符的唱名都唱得正确,但是音高错误也是徒然。练习视唱时,家长可弹奏乐器,以核对音准,当场纠正错误,直到小朋友能直接视谱,唱出正确的音为止。
4、写的练习
购买空白五线谱的音乐练习本,依课程进度让小朋友作书面练习,学习写出各种音符及休止符等。较小的幼儿小肌肉控制力不足,练习本需选择五线谱行间特大的来使用。有些课本附有书写练习的册页,老师也会交代应做的功课,家和只要督促小朋友确实完成作业即可。
5、歌曲、节奏的练习
在课堂上,老师所教的乐曲或节奏练习,回家后应多听、多唱,并加以复习。有些教材包含录音带或唱片,家长可以多放几次给小朋友听,当小朋友听得兴起,随口跟哼唱,或拍手打拍子时,便无形中达到了练习的目的。所以,所谓的练习并非每次都必须正经八百地进行,倒不如随时利用乘车、沐浴,或睡前听音乐的时间边听边唱,使音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假使教材中并未附有唱片或录音带,那么家长可自备小型的录音器材,利用上课的时候录下练习曲目带回家使用,只要事先与教师沟通,大多数老师都会乐意配合。
练习要领
1、 当周所学的课程,必须在当周练习熟悉,以免赶不上进度。由于初级课程多为团体班,有一定的教程进度必须按期完成,所以家长最好也不要让小朋友经常请假,旷课,以免影响学习。
2、每周应该花一些时间,复习以往的。由于幼儿的记忆力比较短暂,所学的东西若不经常反复加强印象,很快就会忘记。
3、对于年幼,或缺乏耐心的小朋友,最好把不同的练习分开来,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完成。例如:早上起床,先作打节拍的律动练习;早餐后利用涂鸦的时间,顺便写写作业;中午做十分钟的听音练习……因为过分复杂的练习及冗长的过程,易令小朋友产生排斥感。
4、练习应力求轻松愉快。例如:听音练习,可当作有奖猜谜来进行,由家长和小朋友轮流“出题目”考对方,答对一题可得一分,胜利者有小小的奖励。节奏练习,可配合运动(体操、跳绳、跑步等)、舞蹈、跳方格等游戏来进行,更增添趣味性,可提高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5、 当孩子的同学及教练。本身不精通音乐的家长,在陪课的过程中,可以一方面学习课程内容,一方面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小朋友做的游戏、练习。回到家中,按老师的教学方式,依样画葫芦地为孩子复习,这样等于缴一堂课的钟点费,却可以在家多上好几堂课,何乐而不为呢!练习时,若家长能放下做父母的架子,把孩子当同学,互相学习切磋,则更能促进亲子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性情爱好、生活习惯等,绝大多数是在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如果家长能够好好地把握这一段黄金童年,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音乐,那么孩子长大后,会自然而然地喜爱音乐,并视音乐为生命的一部分。
学龄前的幼儿,适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育,以游戏化的方式来学习,只要家长把握这两个原则,让幼儿多听音乐、多玩音乐游戏,就能在无形中为幼儿打下良好的根基。这个时期,幼儿没有其他课程的压力,可以让音乐成为孩子生活中最丰富的一部分,也可以及早建立幼儿的音乐感受性,对日后学习乐器有莫大的助益。
–节选自《学琴的孩子最快乐-让孩子学好音乐的家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