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人生 KJ:Music and Life (香港)
这部片子横跨六年时间记述挖掘了香港钢琴神童黄家正在音乐和人生上的成长历程。黄家正作为十一岁便赴捷克与专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天才神童,在香港本土更是获得无数赞誉。他爱音乐,希望一辈子爱,希望音乐能够指引他的人生,在他的心中,他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弄明白,做人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他说,同学和老师总是想赢,但那不重要,音乐才重要。
它在香港本土和台湾地区获得极大声誉。2009年获得第46届金马奖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及最佳纪录片奖项,2010年获得第16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电影奖。口碑极高,不容错过。
2、想飞的钢琴少年 Vitus
一部有浓重人文色彩的作品,映照着西方人性解放的思想。影片暗有讽喻:母亲绑架了儿子的幸福,将自己的“光荣”捆绑在儿子身上,使得儿子失去了追求自身真正快乐的权利。
对于主人公Vitus而言,钢琴仍然是他最为钟爱的东西,可是他只愿在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发挥出来;他生命中最为渴望的东西就是飞翔,影片最后的飞翔,已经不再简单的是一种解脱了,而更多的包含有小主人公实现自我飞跃的含义在内。
3、闪亮的风采 Shine
片子是根据澳大利亚的犹太籍钢琴家戴维•赫尔夫戈特(David Helfgott)的真人真事改编的。David的父亲在二战之后的苍凉的背景里书写生命,还在创伤中的人们自然把所有继承自历史的经验传递给了下一代,这也便造就了David不一样的童年。
David在他专注热爱的钢琴里沉醉磨练感悟,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大量的勤奋练习,达到了人类技巧的巅峰,成功挑战了超高难度的《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然后,在大众的掌声中以颓然倒下告别舞台谢幕,而他真正的幸福人生正是从远离人群开始。
无论是否曾经在人生道路上有受到伤害,但万不能成为砸碎孩子人生的父亲。伤害不应该被继续,爱和帮助才是对家庭温暖的传递。让孩子拥有自由的心,快乐的成长,然后选择他们自己的人生。
4、钢琴之森
这并不是专门为讲述天才的影片,这部电影没有说教的意思,比如勤奋&成功,天赋&兴趣之类,而是用明亮的色调和舒缓的钢琴声中讲述一段友谊的故事。钢琴作为一个载体,连接了两个小朋友的友谊。一个不被大家理解的少年,没有家庭背景的束缚,没有别人的施压,没有所谓的追求,仍一心为了弹钢琴而弹钢琴,执拗的说“这是我的钢琴”时,才会更让人感动吧。钢琴之路太漫长,想成为钢琴家,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也未必能成功。而让孩子快乐的弹琴,却是很容易做到。希望那些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王子”们,为了那些自己喜爱的玫瑰,孤独但不孤单的等待绽放。
5、为了霍洛维茨
霍洛维茨,二十世界顶级钢琴家之一。他说:“弹钢琴不是为了比赛”,爱它,就因为它的本身。女老师本就是一个平凡之人,生活的挫败几乎撕毁了她的信念。音乐天赋极高的孩子也是如此,来自于一个更为苦痛的破碎家庭。对于他们来说,音乐是一种媒介,他们可以用钢琴表达心声。技巧学得来,但心性是学不来的。世人总担心贫穷的人心灵也是世俗的,但是电影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诗意的世界,钢琴是一种手段,霍洛维茨也这样认为,重要的不是钢琴本身,而是那此曲子里面他的喜怒哀乐。
6、纪录片:钢琴的黄金时代
大卫·杜巴尔(David Dubal)主持的音乐纪录片,共3集。从管风琴、管羽键琴开始,讲钢琴及其作曲家、演奏家的演绎发展。正是那个文艺的黄金时代,诞生了诸多大师级的钢琴家,我们后辈才有机会重温经典。纪录片着力概述钢琴的发展史,以及浪漫派演奏的传承,是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
7、纪录片:音乐天才基辛
叶甫格尼·基辛,俄罗斯著名钢琴演奏家,被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惊人的钢琴天才”。基辛6岁时俄罗斯著名的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校学习,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唯一的老师安娜。基辛少年成名,获奖无数,纪录片记录了他在BBC逍遥音乐会上的独奏,这是该音乐节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基辛没有任何重要国际钢琴大赛的“保证书”、也不是出自任何显赫的名师门下。他从来都不是一个追求名利的钢琴家,至今仍保留着纯真的音乐表现和性格。
8、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是“佛吉尼亚人号”船上的一个弃婴,他是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好心的煤炭工发现并收养,因此取名为1900 。养父去世后,1900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仅凭听到的钢琴演奏音乐后居然开始弹钢琴,与之天天为伴,并成为才华瞩目的钢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