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15日消息:今天上午,上海交响乐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上交驻团作曲家朱践耳于今日上午9点左右在瑞金医院去世,享年95岁。据朱老遗愿,其遗体将捐献用以医学研究。得闻消息,网友纷纷在网上发起悼念,有网友称,像他这样的音乐家堪称是“下凡的天使。”
朱践耳被认为是中国音乐界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师,对中国音乐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将现代技法与民族气派融为一体,生前曾创作《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等流传歌曲。
这位从60岁才开始创作交响曲的作曲家,在短短22年间雕琢出了10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交响乐作品,这些数字,可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而就在不久前,听闻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筹备在即,他慷慨捐出家中唯一一架陪伴自己60年光阴的珍贵老钢琴,希望能将中国交响乐之薪火世代相传。殊不知,这份义举今日看来竟有着一份“托孤”般的壮烈,他托出的既是珍贵的钢琴,亦是他对中国交响乐的一份赤诚之心。
而据上海文联官微消息,作为2017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入选作品,朱践耳交响乐《天地人和》音乐会将由陈燮阳执棒,于2017年10月21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这场音乐会原准备为朱老95寿辰献礼,可惜斯人已去,惟有在音乐中缅怀大师。
朱践耳原名朱荣实,1922年生于天津,在上海长大,中学时代曾自学钢琴、作曲。据媒体早年报道,那个年代少有文艺偶像,朱践耳却早早地对聂耳的作品感兴趣,并视聂耳为终身的偶像,甚至“朱践耳”这个名字也是为偶像而改。“只要他的作品出来,我马上要买来。现在的名字就是根据聂耳改的,聂耳有四个‘耳’,没人能超越。‘践耳’就是践行聂耳走过的道路。”
1945年朱践耳赴苏北解放区,先后在苏中军区前线剧团和华东军区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1947年莱芜战役后谱成歌曲《打得好》,在解放区军民中广泛传唱。1949至1953年期间,先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作曲,曾为《大地重光》、《海上风暴》等影片配乐。
1955年朱践耳赴苏联,师从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巴拉萨年教授学作曲。留学期间所作钢琴序曲第 1号《告诉你》、第2号《流水》,用音精练,笔触细致。
1960年写成的交响曲——大合唱《英雄的诗篇》,具有磅礴的气势和绚丽的色彩,在构思和手法方面也显示了作者的功力,深得音乐界好评。
1960年学成归国后,朱践耳于翌年起在上海实验歌剧院任专职作曲。1962年,姚筱舟作词、朱践耳谱曲,创作出《唱支山歌给党听》,歌曲由才旦卓玛演唱,红遍大江南北。除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打得好》等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朱践耳还曾为《和平万岁》《龙须沟》《海上风暴》《伟大的土地改革》等影片配乐,创作了《翻身的日子》等电影插曲。
1975年起,朱践耳任职于上海交响乐团。1978年弦乐合奏曲《怀念》问世,是他在交响音乐创作方面触及悲剧性题材的第一次尝试。
60岁后他开始潜心交响乐创作,1982年5月,朱践耳创作的交响组曲《黔岭素描》在第10届上海之春上首次奏响,这一独特创作被赞誉是用音乐的刻刀所刻画成的一组“单色木刻”。
这位从60岁才开始创作交响曲的作曲家,在短短22年间先后雕琢出了10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交响乐作品,还完成了交响诗管弦乐曲以及钢琴、室内乐等音乐创作,这些作品在海内外被演奏并屡获大奖。1990年朱践耳被列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的《世界音乐名人录》,2001年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原标题:作曲家朱践耳去世 网友自发悼念:下凡的天使)
本文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