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钢琴教育历史只有100年左右,实际是从1985年才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钢琴的黄金时代,当时很多家长千方百计买钢琴给孩子学习,傅聪、殷承宗、刘诗昆等钢琴家就是当时的学习偶像。让孩子未来成为一个钢琴家被视为一件非常有前途的事,也是大多数家长的梦想。
20多年过去了,当盘点这支声势浩大的学琴大军时,我们发现成器者非常少,被世界认可的中国钢琴家更是凤毛麟角,郎朗、李云迪、陈萨等屈指可数,人们开始疑惑、思考,为什么这么高的投入收效甚微?
作为与郎朗、李云迪同年生长、同时代学习钢琴的人,笔者有幸在高校从事钢琴教育,根据自己亲身感受与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证了一个残酷的答案:学习钢琴专业的人必须要具备最基本的先天条件,即双手的条件与听觉的条件,除了先天条件外还必须要有后天的艰辛努力,这种努力包括学习钢琴要从小开始,要做时间的奴隶,要有强壮的身体以及一定要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等。
一、学习钢琴一定要具备最基本的先天条件
学习钢琴与学习竞技体育的选才一样,学习者需要具备最基本的先天条件。先天条件不足,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这是欧洲700年来钢琴教育研究的结果,我们不应该轻易否定已经被科学论证过的东西。学习钢琴最基本的先天条件主要是双手和听觉。
(一)手的条件
手是学习弹钢琴的“硬件”。每个钢琴白键的弹奏位置是2.25厘米宽,白键八度音程的弹奏位置是18.7厘米宽,十度音程的弹奏位置是23.5厘米宽,因此作为弹钢琴的“硬件”手,从大指到小指的跨度起码要有23—25厘米,才能轻松弹奏八度音程、九度音程、十度音程。
以八度音程为例,八度音程音响效果浑厚,稳定感强,在钢琴弹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几乎每个稍难的钢琴作品都有八度音程,弹奏时整个手要自然弯曲,撑住力量,整个形成一个架子,不管弹哪种力度的八度音程,指尖都不能松,这样才有良好的支撑力,才能完美地控制音色。弹奏八度音程的手从大指到小指的跨度最少要有22厘米才能比较轻松自如地驾驭。
黄种人的手普遍偏小,特别是女性的手,有很多人只能勉强碰着八度音程。如果够不着八度音程,实践证明学习者与钢琴专业无缘。小孩子学习钢琴,都不可能达到八度,完全靠父母把关前景,父母在决定小孩是否学习钢琴时,看自己的手便可预测孩子是不是弹奏钢琴的“料”,要正视现实,而不是硬性地上项目。在选择专业时要有所考虑。
(二)听觉
听觉,考察人对音乐的敏感程度,这也是学习钢琴至关重要的先天条件之一,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如果对音乐无反应,便是通常所说的“对牛弹琴”了。
音乐闻不到、摸不到、尝不到、看不到,它只听得到,所以都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也是它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因为它能引起人的无尽想象和共鸣,带来美的感受。声音是音乐的载体,所以它需要人的听觉。人的听觉由神经系统来指挥,神经系统在结构上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就是大脑和脊髓,它负责指挥人的一切,周围神经系统一端同大脑和脊髓相连,另一端通过神经末梢装置与身体其他器官相连,比如眼、耳、喉、鼻、舌等器官,钢琴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从生理上就决定了人的神经系统发育必须要正常,特别是听觉神经系统。如果听觉出现异常,就听不准音高、音色、音量、和声、复调甚至旋律、伴奏等,就不能进行钢琴专业的学习了,这是先天的一个绝对条件。
除了有一个很好的听觉,对从事钢琴专业的人来说,还需要认真培养用心听,即大脑参与感受、分析,这个过程与钢琴学习是同步进行的,听觉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它要培养大脑对音乐的理解,要培养丰富的文化知识、音乐知识,要培养不弹出完美的音色绝不罢休的执著精神等。
- 首先,储存经典作品的音响信息,培养听觉的敏感度。一切学习从模仿开始:如弹奏肖邦钢琴曲,头脑中浮现阿图尔—鲁宾斯坦的演奏;弹奏巴赫的曲子,头脑里会闪现格伦·古尔德的演奏。这就是说,在头脑里储存一个参照物,在开始学习钢琴时对训练听力有很好的帮助。所谓要学会弹琴先要学会听,这也是各个音乐院校为什么开视唱练耳课的原因。
- 其次,听自己的弹奏,对比大师们的弹奏,听出其中相同及不同在哪儿,判断怎样的声音是自己理想中需要的声音,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改进自己,否则只能是井底之蛙,自我陶醉。
总之,从最初的听觉意识,到大脑对音乐的理解,直至最后弹出完美的音色,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培养。但先天不足,后天就很难培养。很多人学习钢琴半途而废,不是因为技术不够、不刻苦、不钻研,而是因为听觉功能欠缺,听不出音高、音色、音准、节奏、风格,听不出和弦、复调等,不能靠听觉正确辨别所弹奏的东西是否符合作品要求,也不能设计弹奏时全身动作与键盘音是否和谐统一,听不准作品声音的区别,即我们经常讲的感觉不对,其中听力的不敏锐占很大部分,而且有些是经过后天学习也无法达到要求的,因此只能选择放弃或仅仅作为一种爱好。
以上两点,是学习钢琴至关重要的主要先天条件。因此,家长和孩子在选择是否学习钢琴专业时应客观考虑这些先天因素,不能光凭热情主观臆断。
二、学习钢琴的后天努力
学习钢琴就算有很好的先天条件,但没有后天的艰辛努力,懈怠练琴,等于在做无用功。因为学习钢琴是从技术到艺术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钢琴技术需要量的积累,它所涉及的指法、触键、踏板上的各种技巧,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复训练的结果,一生都不得停顿,这种训练是艰辛的,它包括以下几点:
(一)需要从小练起
如同杂技、体操等竞技项目一样,钢琴也需要童子功,须从小练习。年龄小,指关节、腕关节、骨头韧带都很松软,灵活度高,可塑性强。在手指未完全发育时,训练出来的手型是最好的,是固定手型和指法的最好时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骨骼和韧带定型,“僵化之躯”就很难训练了。而且小朋友如一张白纸,学习东西的速度和记忆力一般都比大人快,也相对容易在头脑中树立对音乐的感悟。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部分钢琴家或是作曲家都是从小便接触和学习音乐的。半路出家的不是没有但所占比例少之又少,一旦错过了最佳学习期很难用之后的时间来弥补。
儿童通过科学的钢琴技法练习,还会使双手的韧带随着练琴而生长、拉开,指头间的跨度练大,每个指头逐渐有独立性、颗粒性、灵活性等。指头关节也会渐渐有支撑力而不僵硬。
(二)需要强壮的身体、时间的付出
弹钢琴是个力气活,它不光是手指力量的表现,也是全身力量爆发的表现,需要尽全力确保指尖触键的那一瞬间获得最优美的音色,童子功就是训练全身发力于指尖的功夫,这种训练挑战了孩子身体和精神的极限。大家都知道,让三四岁的孩子独坐一个小时是很困难的事,而在练琴这一小时中还要高度集中精力,这对小孩来说简直是折磨,这种违反小孩天性的训练其实是很残酷的,但又必须坚持。比如郎朗小学时每天练琴4小时以上,李云迪也如此,根本没有玩的时间,专业学习阶段,傅聪每天练琴10小时以上,郎朗、李云迪也如此,到了职业钢琴家阶段,就是一生的“倾情奉献”了,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强壮的身体,才能保证每天练琴的效果及演奏的效果。
(三)同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一个钢琴家,是理论、逻辑、历史、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理论,指音乐语言,如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逻辑,指结构、风格上的对比与统一;历史,指乐曲在音乐史上的位置、背景等。因此,学习钢琴专业者,必须要涉及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习,才能扩大视野,才能更好地诠释音乐和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所以,从学习钢琴开始,就要同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这对未来能达到的艺术的高度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只要练好钢琴文化课差点也无所谓。
比如,学习弗朗兹·约瑟夫·海顿(1732—1809)的作品,就必须了解18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历史。学习德彪西的作品,就要了解欧洲印象主义画派的特点,否则就理解不了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特点。
结语
学习钢琴专业除了上面论述的以外,教师的教学、家长的监督也非常重要,只有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学习者才能学有成就,当然学习者首先要具备先天条件和付出艰辛的努力,教师和家长才能将其炼铁成钢,这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只有用科学的态度,踏踏实实地遵循科学的规律,才能登上钢琴艺术的巅峰。
*本人作者王卉,原载《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