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为蕙,著名旅美钢琴家。她是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孙女,她的母亲是钢琴教师,父亲是一名小提琴家。16岁时赴美留学,不断获得国际比赛大奖,每年在欧美及亚洲地区举办近60场音乐会。下面就由她来给家长们提些监督孩子练琴的意见……
Q : 朗朗在谈自己的练琴史的时候,曾经提过小时候是被“逼”的。听说在练琴这件事上,您也是被“逼”出来的。请问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呢?是不是必须要给他一些助力,他才能坚持住?
茅为蕙:如果光从字眼上,“逼”字好像特别强势,有一种强迫的意味在里面。但其实就是用各种办法去劝,去引导。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处于非常强势的位置,太强势在无形之中会阻碍孩子的自由发展。
说到学一门本领,不管是学舞蹈、学体育、学戏曲、还是学音乐,最潇洒的候就是演奏的时候,那个时候是非常享受的。然而练这个字,一定带着枯燥、辛苦的意思。
练习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每一个人,包括现在这些已经从事钢琴演奏的人,包括那些希望以后能从事钢琴演奏的孩子们,大家都有偷懒的时候,贪玩的时候。
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无非就是在弄堂里跳跳绳,而现在的世界石花八门,从网络到iPad,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比练琴有意思。
所以,对于大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怎样让练琴这个过程变得更有乐趣一点。我们有意识地引导他,“逼”他练琴,但是在我们的“逼迫 ”下,孩子也可能觉得练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
Q : 具体可以怎么“逼”呢?
茅为蕙:无论是钢琴老师还是家长 , 当面对四五岁的孩子的时候,要充满了阳光、 笑容地陪他练琴。
妈妈可以跟着一起学,陪着唱、陪着跳,给孩子讲故事……进行一种声情并茂的陪练。这是我认为的“逼”的态度。
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家长陪练就是坐在那里,让孩子“弹一遍”,”再弹一遍”,“手指站好”。
永远是一个审视的,甚至是怪罪的态度: “为什么手又没有站好? ”可能一着急声音又高上去了 。
Q :您小时候有怎样的经历?
茅为蕙:因为我爸爸年龄比较大,非常宠爱我。所以,虽然确实有一把尺在钢琴上,但这把尺从来没有打过我,而是把钢琴打得很厉害。
爸爸一发火: “我要打你了……”就把尺往家具上扔,但是始终对我这个小女儿下不了手。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非常调皮,你让我练我偏不练,有的相对就比较乖,你让我练我就练吧。我就是比较乖,容易被逼的那种。
如果妈妈让我今天练两个钟头,我肯定答应,但是她出去以后,我肯定就练一个钟头,甚至半半个钟头就不练了,等她回来,我一定说自己练过了。其实如果妈妈在,我这两个小时也能练得非常好。
所以你问要不要逼,我觉得需要,但是最好的状态是父母在逼,但不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