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点像:我不知道孩子文化课学不学得好,到底是送去学校正规学呢,还是不买书本文具、请人试教一下再说。答案显然是不管学不学得好你都会送孩子去学校,而且会尽量送去好的学校。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能否获得最好的教育。其实钢琴学习在发达国家早就是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国内以前经济条件不允许而被忽视了,现在条件好了,但普遍的情况是家长又太茫然不懂学琴的真正意义和规律。
学钢琴的本质是在学音乐这门语言,音乐语言学习过程对孩子智商、情商、气质修养的培养毋庸置疑。而且语言对于甚至有智障的孩子学会初级表达都是没问题的,所以正常孩子只要用学母语的方法来学习钢琴,达到初中级水平都是完全没问题的,学到钢琴家(语言学家)的水平,才是极少数天份高的人能达到的。所以家长不要用能不能成名成家,作为孩子适不适合学琴的标准。
学钢琴实质是学音乐语言,语言“听觉熏陶”很重要,就好像小孩能听懂父母说话了才容易学认字一样。英语有26个字母,音乐有“哆来咪发梭拉西哆”7个字母,任何复杂的音乐都是这7个字母颠来倒去构成的,通过听觉先认识这7个字母,就能培养音乐直觉。“打字快”跟“写好文章”是两码事,手指弹琴快跟学不学得好音乐也是两码事。学语言耳朵没用上,就会难而无趣,甚至放弃。钢琴学习,只有像学母语那样,从听觉训练开始,才是最自然、最正确的入门方式。再没乐感的人,天天听歌也会哼上两句;再没热情学琴的孩子,天天听好听的曲子,总有喜欢的时候,这就是熏陶的力量。可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困惑很多。
回到本文标题的问题:怕孩子学不下去,到底买琴好还是暂时不买好?答案:不买肯定是错的,除非没有经济条件购买。因为一旦决定让孩子学钢琴,就意味着每天都要练,孩子只去老师那里上课而没有琴练、或者去琴房不好的琴上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等于在浪费学费及增加孩子学琴阻力。因为琴房很多人练的琴,一般音都不准,手感也不好,孩子一旦听进去不标准的音,肌肉记住了不好的手感,将来再改很困难,就像学母语听到的都是错误发音,将来纠正就很麻烦。另外,儿童练琴每次注意力集中不能超过十五分钟,所以应采取“少吃多餐”方式练习,就是一天练三次,每次十五分钟,每次之间起码有一段间隔时间休息,单次练习时间超过半小时,效率就会直线下降。而在琴房练琴,很难做到“少吃多餐”,所以,家里有琴,才能避免这些不利因素。让孩子学琴条件好点,才容易长期坚持。
给孩子吃一个最好的苹果,他会提高对所有苹果的鉴赏力,给孩子吃一个普通苹果,他也许会认为所有的苹果都不好吃;给孩子用最好的钢琴,会提高他对声音美的鉴赏力,给孩子用一般的钢琴,也许他会认为钢琴没那么高雅、不是乐器之王。
不能贪图买最便宜的钢琴。买最便宜的意味着扼杀孩子学琴兴趣,就像用不精密的枪练习瞄准,非常痛苦,不如暂时不学。武器折扣太多,一定要打败仗。真正含义的业余学琴是:选尽量好的老师、尽量好的琴,让孩子不用太费劲、花不多的时间,就能学到自娱自乐的水平,这才叫业余学,就像业余飞行员能飞,需要更好的教练和飞机一样。不好的老师和不好的琴,就是从负数开始,以后纠错很痛苦,不如不学。倘若你要把一首乐曲弹出一定的意思,就应该在心中描绘出跟这个意思相关的景象,音乐就由抽象音符变成了具体画面,那孩子的弹奏意思就容易表达多了。
一首枯燥的练习曲中也可以想象出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孩子在弹练习曲时,觉得枯燥乏味。好的方法是告诉孩子:“你看,附点八分音符多像一个你很调皮地在前面奔跑;后面的附点四分音符是不是很像你奶奶在后面追?紧跟着的八分音符啊,就像你爷爷跑不动了在后面喊:‘站住!站住!’就这样 ,你跑,我追,爷爷喊,跑啊,追啊,喊啊,终于,我们都跑不动了,一起停下来大喘气”,孩子听过这样的描述,再弹时枯燥的练习曲时就有趣了,你还会担心孩子学不会学不好吗?
好的钢琴演奏应该是先把音乐“吸收”到心里,然后再表现出来,就像把好文章的内容“吸收”到心里了 ,再朗读出来一样,音乐不是体育,音乐需要的是想象力,强音不只是物理上的强,而应该是音乐内涵上得强和音符对比的张力强。带着心灵感受和音乐意境的表达来练钢琴手指技术,会练出各种精准控制触键的能力。就好像我们在讲一个感人故事时,练习嗓子发音,学到的发音技术才是最有用的。这样才不至于“会啊喔额发音却讲话不生动”、“会加减乘除却做不好数学应用题”。
在美国音乐艺术学博士茅为惠的大师课上听她说:目前中国孩子真正喜欢音乐、喜欢钢琴的很少,究其原因,是家长给孩子创造的古典音乐熏陶氛围太少,没用音乐熏陶刺激,怎么会有对音乐这门语言敏感和喜欢呢?这是国内孩子学不好钢琴的一大症结。
推荐给琴童家长的书:但昭义编写的《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茅青编写的《茅青释疑但昭义钢琴教学秘诀》,上海音乐学院赵晓生编写的《钢琴演奏之道》,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编写的《论钢琴表演艺术》,李重光编写的《怎样识五线谱》。总之,孩子学琴是不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经常会受到家长的心态左右。孩子遇到学琴障碍,家长哪怕帮不了,也要流露出对孩子有信心,而不是烦心。如果医生对病人说:”这个手术很难,没信心开刀。”病人一定会吓得退缩,不治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