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钢琴后,家长们就有了新的任务,担任钢琴陪练。对于这个角色,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作为老师,我还是认为”家长陪练”在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怎么陪孩子练习,如何应对孩子练习中产生的问题,什么时候从陪练中撤离让孩子自主学习,这是很多”家长陪练”遇到的问题。
陪练主要在学琴初期,首先需要陪”习惯”
初学阶段是最需要家长陪伴的时期,也是真正需要花时间和心思陪伴的一个阶段。
目前大多数初学的孩子都在四五岁左右,还在读幼儿园,虽然很多孩子在学钢琴前已经有了各类兴趣班,比如英语美术舞蹈等等,但这些课程通常还是以互动游戏为主,并且回家不会有每天必练的作业。但乐器学习就不同了,算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项,每天需要固定练习的课程。从”完全不会”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初级阶段家长陪练的重要目的。
好习惯从稳定的练习时间开始
正式学习前,需要和小朋友交流好,练习是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并且和小朋友一起商量练习的时间。
说起来容易,不少人一开始就会遭遇状况:
小蕊和妈妈原本说好,每天幼儿园回来就练习,刚开始几天还算顺利,可一个星期之后,小蕊回来就会说:”妈妈我很饿很饿,吃完饭再练琴吧。” 妈妈同意了,吃完饭后小蕊说”我玩儿一会儿就去练琴。”妈妈想想也可以,吃得太饱也不能马上坐着练习。可小蕊一玩儿便不容易停下来,最后好不容易去练习了,不到五分钟,就已经在钢琴前哈欠连天,快要睡着了。最后只能去睡觉。接下来每天层出不穷的状况,原本说好的计划早就不知去哪里了,逐渐陷入每天的练琴僵局中。
破解:首先和孩子了解清楚为什么不想练,有时是因为学习的内容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种情况需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帮助孩子解决具体难点。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在学琴中占多数的,就是新鲜的过程已经结束,孩子想通过一些方式来放弃这件”大玩具”。这时家长们就需要坚持原则了,说好的计划不能随意改变。
当然,孩子们在这个年龄的智商已经绝对不是只能想出这么一点点办法。
不少家长都遭遇过”饿,困,累,病”外加”喝不完的水,上不完的厕所”。在家长眼中,这些都是不能拒绝的理由,而且刚开始时都不相信孩子会拿这些当做借口,总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撒谎呢。其实,这也是孩子智商发育的一个必经阶段,孩子们很清楚什么样的理由父母不会拒绝,也会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来打探父母的底线。在这个类似于博弈的阶段,父母的细心观察和陪伴很重要,让孩子知道,做事情时要专心,不能用找借口的方式来躲避。
破解: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家长们其实只要静下来心来分析一下,就能分清真假。就像刚才说到的”喝水搭配厕所”,初学练琴过程一般三十到四十分钟,练习前上好厕所并讲清楚规则。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性,中间安排一次三分钟的休息。这些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能做到的学习状态,家长对额外的不合理要求要坚决拒绝。
孩子们会一样一样的尝试哪种方式能更有效的让大人妥协,家长们需要擦亮眼睛分辨清楚,很多家长在这个过程里会认为,孩子找这么多理由不练琴,是不是不喜欢了,不想学就不学吧。其实并不是孩子真的不喜欢了,在幼儿时期,孩子们的心理其实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大人教给他们规则,另一方面却又自然的想要抵抗。所以大人也会发现,当和孩子们讲清楚一件事情时,孩子们是能够讲道理并遵守规则的,但过程中难免又会去抗拒,做些其他的尝试。
陪同练习不是代替练习
初级阶段孩子们虽然上课可以听懂所有的内容,但回到家里练习时,难免会有忘记的情况,或是老师要求的手指动作不能做到位。家长在练习中可以引导和提示,比如,这个音符不认识了,那我们一起想想老师是怎么教我们数音符的呢?或者,前面有一个一样的音符,那我们看看前面这个怎么读。
这时有两种方式切忌不能使用:
一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其结果是大人学会了,孩子没学会。很多孩子弹到五六级,音符却认不熟练,而妈妈或者奶奶坐着远处指挥,明显比孩子熟练多了。这种”提线木偶”的方式很难长久,难度达到一定阶段,大人就没有办法再去代替,而孩子自己也无法独立完成,最后只能遗憾放弃了。
另一种是不能轻易着急发火,初学时,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强,大人一两遍就能记住的内容,对孩子却没那么容易。有时一个音符在这首曲子认识,换了下一首或者仅仅是换了下一行就不认识了。特别是一些大人认为明明可以举一反三的内容,孩子们可还不会这么去思考,这时如果家长发火大骂,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并且很快会有逆反情绪。
陪练也要逐步撤离
陪练本身是为了孩子们之后能独立自主的学习,而不是真的让家长一陪到底。
当孩子能够完成完整的练习时间,掌握部分基础内容之后,我们的“陪练”工作算是完成了一多半,家长们也需要逐步放手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通常学琴几个月之后就可以做到了。
刚开始可以由孩子自己练习,根据上课时老师的反馈,练好后家长检查。当然还需要配合惩罚和奖励制度。
逐渐上课时孩子独立听讲,家长在外等候。当然不是每个小朋友独立的过程都很顺利,有些会出现”退步”的现象,通常退步的内容,往往是家长之前过多干涉的部分,当独立练习时便呈现出来了。
陪孩子练琴的状态改变了,孩子们也一点点的在成长。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家长对孩子学习心理的关注却不能减少。在学习中,任何一个长期学习的科目都会分阶段性的产生不同情绪。钢琴学习也是这样,有时兴趣很浓,有时非常厌学,可能会因为一个和小伙伴的约定玩儿命练习,也可能会因为一个学不好的内容就不愿再去练习。不能因为孩子阶段性的情绪,否定之前所有的努力。
家长和老师不同,老师可以教授孩子们关于钢琴的所有演奏技巧,也可以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但绝大多数时间孩子是在家里练习的,听孩子练琴最久的也是家长。想要孩子最终能够学有所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琴键上的微微安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