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钢琴初级教学的四个基本准则

钢琴初级教学的四个基本准则

导读:文章从教师的角度,对钢琴初级教学中姿势、手型、读谱与触键等方面做出了最基本的准则说明,向教师提供了更为明了的教学方式,以纠正错误的教学观念,保证教与学的准确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钢琴初级教学关系到琴童的整个成长历程,看似简单的第一关其实需要注意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不慎疏忽了某一方面的问题,则有可能给后继的学习带来很大的“灾害”。如果钢琴教师能密切注意以下初级教学中的基本准则,即可使孩子少走或不走弯路。

姿势

 正确的坐姿直接影响到钢琴演奏的音色、力度、速度,所以,从学琴第一天开始,老师就应强调正确的姿势。

 1、距离适中。首先要调整琴凳与钢琴之间的距离,同时,琴凳只坐1/3―1/2,不可坐满凳子,膝盖不超过键盘下方琴的前沿,使双手能自由地在胸前自由运动(包括双手交叉演奏),上半身可略往前倾。

 2、高度适中。调整好琴凳的高度,使肘部高度略高于手腕和键面。幼儿高度不足,还应该在其脚下加上小板凳(带有踏板的脚凳更佳)。

 3、身体的中点(鼻子)对准小字组e和小字组f中间的位置(中央C偏右)。

 4、腰背正直,挺而不僵,松而不垮,犹如队列操练中“稍息”的状态。弯腰驼背是由于人的惰性引起的状态,因为松懈的状态会令人感到舒服,但腰是弹奏中的发力点和支持点,须保持积极的状态。肩膀放松,不可“端肩”,手臂、手腕在发力之后也应迅速回到自然放松状态,端肩、手臂手腕僵硬也是许多习琴者的常见毛病。

手型

正确的手型是处于完全自然状态下的手型,切不可片面强调手型,而使学生的整只手都处于紧张状态。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掌指关节凸起,而导致手腕、手臂僵化。有些教师甚至还特别强调拇指第二关节的突出,导致拇指的灵活性受到极大影响。

手型的问题,值得强调的是手指第一关节必须牢牢站稳,不可凹陷。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密切关注且极为重要的问题。由于第一关节要承受整只手的重量,而孩子的第一关节还较为柔弱,这个问题几乎出现在每一个琴童身上。手指第一关节犹如汽车轮胎,如果轮胎泄气则严重影响安全。第一关节又好比芭蕾舞演员的足尖功夫,如果足尖立不起来,一切动作都无法完成。手指凹陷严重影响到触键的音色、力度和速度这三大技术指标,因此,教师和学生家长应提前予以提醒,并时刻不断地重复强调。为了让幼童站稳手指第一关节,在初学阶段(开始二三年)让孩子们适当地收拢手型,让手指第一关节垂直于键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弹奏黑键时尤其需要注意保持手指收拢的状态。另外,对于幼小的学生不可过分强调力度,否则他们将很难用正确的触键方法去弹奏,也极易导致手指第一关节的凹陷。  

读谱

1、眼睛多看谱,少看琴键

从学琴第三周开始,鼓励孩子始终看着琴谱。只在双手交替或大跨度转换手位时才看琴键,并很快让眼睛回到谱子上。眼睛盯着琴键练琴,不利于熟悉五线谱,更不利于熟悉键盘。因为五线谱需要重复地“看”才能更加熟悉,使脑子在极短的瞬间作出反应,而键盘是靠手指去熟悉的。在较高程度的作品中,眼睛的速度永远也比不上手指的速度。因此,要从一开始就依靠手指去找到谱子所对应的琴键,这对于进一步的学习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2、眼睛“走”在手的前面

在弹奏第一小节时,眼睛应提前看到第二小节,并在脑子里构思如何去弹奏,这是钢琴读谱必备的“功能”,有利于流畅演奏。许多学生弹奏时总是断断续续,原因就在于读谱没有提前看,或因为速度太快而来不及提前看下一节。因此,在初学时,学生家长应花一些时间给孩子指谱,并注意控制好提前量。特别是在弹奏长音时,在该音符下键之后,眼睛立即看到后面的音符。另外,在伴奏中的分解和弦音型应该同时看到一整个和弦,而旋律部分应提取出来视唱。这对于乐感较弱的孩子尤其重要,就像读书一样,如果看一个字读一个字则很难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  

3、避免依赖指法“认谱”

许多初级教程都标上了太多的指法,初学者往往依赖指法去找到相应的琴键,然后以此来判断音高,这是极其危险的办法。这会使教师和家长造成错觉,误以为孩子已经熟悉五线谱,在一两年之后才发现他们不会识谱时,问题已经变得严重,教学进度受到很大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在初学新曲子的第一节,把稿子放大一倍复印,然后把不必要的指法涂掉(如顺指弹的音符)。放大谱子的优点还在于孩子们能更确切地看清楚每个音的高低。因为幼儿的眼睛难以专注地去看过于细小的谱子,而普通的谱面对于他们来说都显得太小,音高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触键方法

触键是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从每个琴童习琴的第一节课开始,甚至每位钢琴演奏家,一生都在研究触键方法。可以说,钢琴技术的核心就是触键技术,触键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音色、速度、力度等诸多重要指标,从而影响音乐的表现。在初级阶段(尤其是第一年),琴童如果接受了错误的触键方法,对日后的学习将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花很多时间才可能纠正。文化学科的错误概念也许只要一句话就可以纠正过来,但技能学科中,动作习惯的纠正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生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错误的动作,需要3―5次完全正确的训练才有可能得以纠正。可见,错误的动作记忆是极为顽固的,它将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演奏者的大脑深层,成为一种无意识状态,需要下意识地花费大量精力才能得以纠正,而且即便纠正过来,错误的动作仍有可能不断地反复出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强调、巩固才能彻底纠正。因此,一个琴童的初学阶段,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对触键方法应正确把握,将其视为是衡量一名钢琴教师专业水准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

琴童的数量逐渐增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然而我国的业余钢琴教学中,传播错误触键方法的教师就占90%,这样的问题令人担忧。在此,笔者呼吁业余钢琴教师应多加强自身学习,珍惜一切学习机会,比如多听一些钢琴大师班的讲座、音像资料、有关触键技术教学方法的论著等。这些对教师的自我认识和掌握正确的触键方法都有很大益处,也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

作者:王大立

赞 (1)

猜你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