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台湾走出的华裔钢琴家陈瑞斌

台湾走出的华裔钢琴家陈瑞斌

在台北见到陈瑞斌颇为难得。

13岁旅欧、16岁起陆续获得拉赫曼尼诺夫、肖邦、鲁宾斯坦、雅典、维也纳、西班牙、意大利等十余项国际钢琴比赛大奖,如今人到中年的陈瑞斌依然常常赴世界各地演出,一年到头在故土宝岛台湾停留的时间并不太长。

这次,他带给台北观众的是在台湾首演的《黄河钢琴协奏曲》。

华裔奥籍钢琴家陈瑞斌

《黄河钢琴协奏曲》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并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与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相结合。时至今日,作为世界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其史诗般的结构与丰富层次、壮阔意境,每每让欣赏它的人随之心潮澎湃。

6月初,陈瑞斌与台北市民乐团合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在中山堂奏响,赢得了在座观众热烈而长久的掌声。

也是凑巧,71年前的1945年10月25日,就是在中山堂二楼的“光复厅”举行了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陈仪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

“这首协奏曲讲诉着中华民族历经的那段苦难,两岸听众都能从中被唤起共同的历史记忆。”陈瑞斌说,“而我则是离开家太久了,这首海外华侨华人都熟悉又喜爱的作品,也常能安慰我的思乡之情。”

2014年,陈瑞斌把《黄河钢琴协奏曲》带到香港,成为首位在香港演奏此曲的台湾演奏家,此前在美国洛杉矶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陈瑞斌也曾多次演奏。他认为,弹历史需要时间沉淀,这首曲子他演出了很多年,每次弹奏都有不一样的感触。

说起来,陈瑞斌的成名,确实远远早于他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

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台南的陈瑞斌,一出生家里就有一架钢琴等着他。入门老师,则是他的父亲。13岁,他只身前往维也纳学习,16岁起屡获国际钢琴比赛大奖。

20岁时,陈瑞斌在一场比赛中遇见了他的“最后一位老师”——俄罗斯钢琴家拉扎尔·贝尔曼(Lazar Berman),成为贝尔曼唯一的华裔学生。在严师指导下,陈瑞斌练就出“天使手指”般的弹奏技法,被欧洲乐评誉为“二十年才出一位的音乐天才”。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陈瑞斌觉得“最有效率的是人生有些挫折”。而每当受到一些事情冲击后回到钢琴前,他以前认为的一些瓶颈竟突然有办法跨越了。如是,也逐渐塑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真正的大师,大概生活上也一定有有别于常人的过去,如此丰富着他的作品,使之得以流传。而过了很多年,人们还在怀念他。”

从欧洲到美洲及世界各地,又行至大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世博会……时至今年回到出生地台南永康街区,为震后余生的民众和救灾人员义演。陈瑞斌用音乐沟通并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有人说,钢琴是我的伴侣。但我觉得音乐是我的生命,它带给我的胜过我所感觉和领悟到的。”陈瑞斌说,“我一路追求的也不仅是在舞台上一刹那的成功,而是有朝一日离开这个世界会留下什么。”(中新社记者 邢利宇 陈小愿)

赞 (0)

猜你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