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和孩子只看到音乐会上光鲜的一面,却不知学琴的过程是十分辛苦的。在具备上台演出的能力之前,需经过反复不断的练习和不厌其烦的改进,如果要求的标准愈完美,练习的过程愈艰辛。
有些父母和孩子表示,因为很喜欢贝多芬的「给爱丽丝」等流行曲目,希望能自己弹奏,所以决定让孩子学习钢琴。这个动机和目标是很好,但父母和孩子可能不清楚,即使学习能力很好的孩子,平均需要2-3年的学习才可能有能力弹奏好「给爱丽丝」,在达到此目标以前,必须经过许多枯燥,甚至困难的基础练习。
在过度幻想和不切实际的期待心理下,孩子学琴常不到一年便失去兴趣和耐性,尤其当钢琴的新鲜感逐渐消褪,孩子又刚好为了一点小技巧受挫,而这技巧对于他所向往的「给爱丽丝」,竟还有很大的差距时,放弃之心油然而起。当然,关于孩子对学琴失去兴趣的问题,我会另做讨论,我们可以从教材教法和其他方面做改进,但演奏需要技巧,技巧需要经年累月扎实的练习,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我想神仙也没办法帮忙缩短或减轻的,练琴更是无法请人代劳的。
坦白说,许多父母希望孩子从学琴中培养耐性,对其他学业的学习能有正面帮助。然而,却忽略了学琴本身也是极需耐性的一大挑战,如果没有先引导出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他怎么会愿意耐心的练琴呢? 任何学习若有好的学习成果,对其他领域当然会有相辅相成的效果,但不能将学习某样事物的动机,建立在帮助其他事物的学习而已,这样的出发点本身就是错误的。
在真正投入器乐学习之前,建议父母应先提供孩子,更多可以产生对音乐兴趣的机会和活动。让孩子体验音乐的美好感觉,比如聆听适合儿童的音乐(音乐会或CD聆赏),参与好的团体音乐活动(非器乐学习)——如: 节奏游戏,韵律游戏等。让孩子先在无压力的状况下,用身体各部位的感官,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去体验和感受音乐,当孩子建立起对音乐的概念同时产生稳定的兴趣,且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也适合学习乐器时,别忘了还要帮孩子做好正确的心理建设,再开始乐器的学习,这条辛苦的音乐学习之路,才能走的长久一点,快乐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