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琴 » 经验分享 » 刘欢后悔“快乐教育”,当初女儿学琴应该要逼一把

刘欢后悔“快乐教育”,当初女儿学琴应该要逼一把

在最新一期《歌手》2019“歌王冲刺夜”中,刘欢搭档袁娅维带来了电影《爱乐之城》的主题曲《City of Stars》,妻女也到现场为他加油打气。

有趣的是,家人到场助阵,当天刘欢也格外在意女儿刘熠思对自己的评价,“我女儿音乐品味挺高的,我有点后悔小时候没强迫她学音乐,因为她的音乐感悟力特别好,有时候还会给我们挑刺。

刘欢后悔“快乐教育”,当初女儿学琴应该要逼一把

刘欢更感慨,他和太太以前坚持“快乐教育”,不想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女儿小时候对音乐的感悟力虽好,也喜欢弹琴,但经常懒于练琴,夫妇俩也不曾刻意强迫。“劝所有的朋友们,孩子有这方面的才能,还是可以推一把。

刘欢面对提问:“现在觉得这事儿有点后悔,她真的感悟力特别好,记忆力也特别好,她喜欢的音乐比我强,听好多非常先锋的爵士,非常复杂的音程关系她听两遍能唱下来,所以我觉得从小没有迫使她学点音乐有点后悔”。

刘欢的话,又点醒了我们对于“快乐教育”的思考。

“快乐教育”不等于放任自流

我们对“快乐教育”存在很多误读!

很多人根本没搞清楚“快乐教育”本质是什么,

快乐教育这个理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国内的,最早是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他在著作《Essays on Education and Kindred Subjects》(《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写道:“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在他的培养下,他的侄子小斯宾塞14岁就被剑桥大学录取,其他几个孩子也成长为各个领域的精英。

请注意关于斯宾塞的两个重点——

1、 他说的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应该是快乐的”,他并没有说,放任自流、什么都不学就是快乐的。

2、 在他的培养下,他的侄子们都成为“精英”。没有足够辛苦努力的学习,能进剑桥,能成为行业精英?

但也有人质疑,学习能快乐吗?教育能快乐吗?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跟快乐不搭边。不是有那么一句流传了千百年的话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曾国藩也曾说:“能吃得天下第一等苦,方能成为天下第一等人”。

就拿学琴来说,这个过程十分枯燥乏味,舞台上那些飞舞的手指,都是经历了上千遍的音阶练习,就像跳舞一样,基本功练不好,怎么会有飘逸动人的舞蹈。

著名演员罗海琼就讲述了自己陪女儿坚持练琴的故事。

家长们让孩子学钢琴的初衷都差不多:就是想培养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孩子们越不想弹,家长就越是严厉。

而小时候学过钢琴的那些孩子,长大了都有什么变化吗?他们依然十分讨厌钢琴吗?

不仅是学音乐,小时候学的特长长大以后都不会后悔。长大以后越来越觉得智商跟不上,想学类似的东西的时候全靠小时候打点基础。

或许从小就无法理解父母为何要这么做,他们的管束甚至达到了专制的程度,但每次被别人认可和表扬的时候,你的特长好像又变得极其有意义一样。

合作了一首歌,何老师也在窗前驻足围观,一副吃惊的表情。想必很多网友都跟小编一样眼前一亮,真的是太意外了!

当你对孩子的”逼迫”,“推一把”以后,当你们有了收获,你还担心孩子不快乐吗?你还担心和孩子的关系陷入僵局吗?罗海琼讲述了自己的真实情形。

其实所有被逼迫的痛苦并不归咎于学什么特长或者学起来有多难,而在于上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前瞻性,以及耐心和方法。

很多人都说花那么多时间练习,都没有童年的快乐了。难道音乐里找不到快乐么?

我们不要动不动被所谓的“快乐教育”所麻痹,觉得逼孩子掌握一项特长,就是扼杀孩子爱玩的天性。

例如,在陪伴和监督甚至逼迫孩子练琴的时候,考验的不仅仅是坚持,还有大人对生活的理解,对时间的管理,对孩子的信心。

与此同时,孩子漫长人生之旅中,也需要身体力行,慢慢感悟:任何事情的成功皆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投入时间和精力,唯有坚持不懈,方能等来那一泓清泉。

赞 (0)

猜你喜欢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