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家长,每次都会问孩子的钢琴老师:“老师啊,你说我也不懂音乐。你教我个方法,怎么才能看出来孩子有没有用心练琴呢?”,还有一种家长,看着孩子练琴都会坐在后面“运气”,每次都觉得孩子弹得不对不好。
在陪练这件事上面,真是“一百位家长有一百种看法”,大家还都觉得自己是很负责地在督促孩子练琴。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练琴监工”的确要讲求方式方法。
1.“我觉得你这里和这里弹得不对……”
这种模式的父母基本都是追求完美的人,真的,看着孩子练琴基本就是防止孩子出错。有时候还临时充当老师的角色,每次都会弄得自己精疲力竭。孩子上课,家长也要跟在旁边,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时不时溜达到琴边看上两眼。
其实,家长大可不必这样。初学的孩子犯错是必要的过程,老师会知道孩子练琴时哪里出现了问题,及时调整授课的内容。家长帮助孩子纠错,这本身就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较量。很多错误可能只是“你认为错了”而已。家长需要耐心一点,,孩子犯过错误受过伤,才能弹出华彩的乐章。
2.“你看你这手,放在钢琴上一点美感也没有……”
“手型手势”这简直是练琴的孩子逃不开的梦魇。老师说,没有标准漂亮的手型,以后就弹不出好听的音乐。严重了,还会影响手的发育,而且对钢琴琴键也会有伤害。其实……老师说的都对。
但是,真的需要每天弹琴都耳提面命地说“要注意手型”吗?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真的只是手小够不到。
小编虽然也很羡慕那些从小手就长,长大凭着一双骨骼分明颜值高的手就能撩妹(弟)的人。但是我们也要相信科学和唯物主义价值观。孩子对钢琴有兴趣,能够享受弹钢琴的过程,找到自己的爱好,已经是难得的事情了,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成为郎朗。
3.“我坐在这里,你就不敢偷懒……”
这样的家长,小编真的是打心眼里佩服又害怕。佩服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害怕这种强制会打击孩子学琴的积极性。
摸良心说,弹琴是件既费体力又费心力的活动。弹了八个小节练习曲后就想歇一会儿,比如喝个水、去个洗手间、吃个水果,然后再喝个水……
会偷懒的原因很多,有时候是老师讲的内容没听懂,练琴的时候总是弹不对;有时候是练琴遇到了瓶颈,单纯想歇一会儿缓和下心情;也有时候是心里还惦记着没看完的动画片。
作为一个被家长“完虐”过的熊孩子,小编在这里只想跟各位家长说:你看着孩子从一个音开始,慢慢会弹一首简单的曲子,再到一首高难度的复杂乐曲。你陪着TA成长,看着TA进步。请不要为了所谓的“完美”,打击了孩子那颗喜爱音乐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