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示范带”的意义是什么?
我国钢琴家将许多钢琴教材录制成磁带和音像制品(简称“示范带”),对广泛的钢琴教育事业是件非常有益的事情。这是以往的钢琴学生求之而不可得的。
这件事的意义,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为广大钢琴学生提供了他们所学材料的一个范本、一个榜样、一个追求的目标。
当学生从生动、具体的对比中感到了自己的弹奏与“示范带”的明显差别时,会从中懂得不少道理。他们会思考,一首自己也能弹下来的小盐,怎么会有这么不同的演奏?
原来,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符,不是弹响了琴键就完事,音符背后还有许多美的东西有待我们去探寻。这样就会激励学生从艺术上、技术上不断进步,奔向更高的目标。
从同一首乐曲可以弹得如此不同当中,他们也会理解到演奏这个“二度创作”的巨大魅力。乐曲的音符是有限的,可是艺术表现却是无止境的。
(2)可以为钢琴教学排疑解惑。
当学习中遇到了困惑、疑问时,例如:乐曲的基本风格应当是什么样的?音乐的基本性质应当是什么样的?乐句应当怎样划分?要不要连线?怎样连法?装饰音怎么弹?力度关系是怎么样的?诸如此类的疑惑,都可从“示范带”中找到答案或得到启示。
(3)也可以把“示范带”当作音乐欣赏的材料。这些乐曲大都简单易懂,可以作为听赏更高级复杂音乐的一个准备。
这样对待钢琴“示范带”是不正确的
如果把“示范带”当成机械模仿的对象,甚至自己不怎么动手看谱练琴,而是依赖反复听“示范带”学新曲,或者盲目追求“示范带”的快速度,这都是不正确的,或者是误解。
因为“示范带”提供的是学习的对象,它给我们以启发、以激励,但并不能代替我们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艺术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切忌模仿。且不说本来就模仿不了。
模仿,也是懒惰。不用自己的眼、手、心,只“听现成的”怎么能学习钢琴艺术呢?
尤其是快速度作品的速度问题。如果以为一定要弹得象“示范带”那么快,这肯定要带来不好的后果。
乐曲的正确速度,并不是一个唯一固定的速度值,都是有一个合理的浮动范围的。确定速度,只能根据我们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自己的技术能力,决不可盲目模仿别人的快速度。
有的老师不主张学生听“示范带”,这是为什么?
恐怕老师不是绝对地不主张听“示范带”。只是不主张不正确地使用“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