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将考级作为目标,认为级别越高水平越高
关于这个问题,社会各方面已经探讨得太多,在此不多作阐述,仅简单说明两点:
第一,音乐是没有“级别”的,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天分等并不能完全从考级中得到体现。如果让您来评判,那么肖邦是几级?李云迪是几级?现在中国的考级只是对学生钢琴技巧和小部分音乐素养的衡量,可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参考价值。
广大家长,考级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凡是智力发育正常、坚持学琴的孩子,只要通过些许努力都能够通过10级考试,不要让考级成为孩子学琴的目标。
第二,为了考级,老师可能让孩子花大部分时间来弹考级的曲子,一整年下来,该掌握的基础技巧也没掌握,该接触和了解的知识也不懂,可就那几首曲子“弹”得特好——请注意,我这里用的是“弹”,而不是“演奏”。
家长应该明白一点:如果一年到头就练几首曲子,当然每个细节都可以达到“精致”,但这时你的孩子只是老师“制造”的标准产品,或者说是弹琴的机器。
儿童学琴提示一:考级不是目的,学习不能冒进,每一步都要走塌实。
误区二:老师个人水平越高、学生学得越好
相信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您读书的时候,你认为教得最好的老师不一定是文凭最高的老师,您认为对您人生影响最大、帮助最大的老师也不一定是最有学问的那个老师。
学习钢琴也是如此。
当然,一个老师自身专业水平很高,教学质量也很好,那是最理想的了,您的孩子可以从她身上得到很多东西,甚至可能通过培养而超越老师的水平。
不过,一个人肚子里装多少东西和他能够表达出多少东西、能对他的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则是不同的概念。我见过不少的音乐学校毕业的专业钢琴教师,他们的演奏水平的确不错,功底也扎实,但是有的教学方法死板、有的则是表达能力欠缺、有的不善于和学生沟通、有的不善于针对学生个体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进度计划……
目前,不少家长盲目追求“钢琴演奏专业高材生”、“海归钢琴表演硕士”等当孩子的老师,不惜每月花掉相当一部分家庭收入。但是我却认为这不是上上之策。
第一,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要当钢琴家,也不是每个高级别老师都能教出高级别的学生。学琴也是要讲究“性价比”的,投入跟产出要衡量好。
第二,正如“吃药要对症”一样,“保险”也不是一定的。找一个适合自己孩子、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负责任的老师更加重要。
儿童学琴提示二:经验丰富、负责任的老师更适合作为启蒙老师。
这个道理不用多阐述了,读书也好、学琴也好,效率都很重要。学习钢琴,盲目多练也不是最佳选择。
在这里不是说多练不重要,如果允许的话,能每天练3个小时以上、练习的曲子越多越好。但是现在的孩子都很辛苦,学校的学习任务已经很重,大多数孩子是没有太多时间练琴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尽量提高效率的问题。
其实,只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并根据孩子的特殊性和需要教学,家长无须与学校签定什么“过级条约”的,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凡是智力发育正常、坚持学琴的孩子,只要通过些许努力都能够通过10级考试。
儿童学琴提示三:曲海战术不可行,关键是要“量身定做”。